免租3年!黄埔15万㎡零租金园区开放申请,这些企业优先
“ 产业空间“零租金”不是普惠补贴,而是政府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抛出的精准滴灌橄榄枝。 ”7月31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宣布推出区属国企产业空间 15万平方米实施“零租金”试点,覆盖兆阳产业园、生物医药摩天工场、知识城国际创新驱动中心等13个园区。
签约3年可享前两年免租,签约6年可享前三年免租——这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科创企业量身定制的“黄金跳板”。
01 政策落地:15万㎡空间精准投放
广州开发区此次推出的15万平方米“零租金”产业空间并非普惠政策,而是精准锁定两大目标群体:黄埔区“12136”产业体系中的重点产业新项目,以及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小微科创企业。
展开剩余83%首批13个试点园区中,智芯产业空间以3万平方米体量位居首位,重点承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产业。
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政策设置了差异化的面积上限:单个企业享受“零租金”办公用房不超过500平方米,厂房不超过2000平方米。对一次性租赁超5000平方米办公或1万平方米厂房的企业,优惠面积可分别放宽至1500平方米和3000平方米。
“零租金”方案的精妙之处在于其设计逻辑:免租期与签约年限挂钩。签约3年以上可享前两年免租,签约6年以上可享前3年免租。
这种模式既降低企业前期运营成本,又保障园区长期稳定收益。企业若提前退租,需补缴免租期费用,防止政策套利。
02 创新模式:从房东到产业合伙人的蜕变
黄埔区的“零租金”政策绝非简单免租,而是构建“空间+金融+服务”三位一体赋能体系。
“我们不是房东,是伙伴。”科学城发展集团的服务理念在园区企业中获得广泛认同。广州市新东方无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在筹备暑期夏令营时急需特定场地,园区运营方迅速协调中国纳米谷空间并配合定制化改造,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政策背后是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创新:
租金入股模式:高新区集团已实施“底租+分成”模式,探索租金入股、资产作价入股等多元化合作。
全周期服务链:科学城集团打造“招商咨询—金融服务—设计建设—载体供应—场景开放”全链路解决方案,确保企业“引得来、能落地、发展好”。
金融生态协同:广州开发区控股联动17家银行、30家机构打造“金融超市”,为企业提供从种子轮到IPO的全流程融资服务。
“零租金远不止免房租”,广州开发区控股副总经理徐晓表示,“我们将联动金融、投资与服务资源,按企业生命周期定制服务:初创期对接基金,成长期解决融资”。
03 战略布局:从空间让利到产业生态构建
黄埔区此次政策投放具有明确的产业导向,重点面向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等五大领域。
对于小微科创企业,政策设置精准门槛:要求团队持有企业股权不低于20%,实际运营不满一年,且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这一设计确保资源投向真正具有创新基因的初创团队。
企业反响热烈。进驻广开控股加速器园区的广州市宝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马莉娜算了一笔账:“政策提供最长3年部分面积免租,对我们这类需要高强度研发投入的企业,预计将节省千万级成本。这笔资金可更聚焦投入产品迭代和市场开拓”。
产业生态构建已见成效。威创创新园已吸引润建股份、卫士通等上市公司分支,以及万协通信息、新拓克生物等近20家“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信息技术为主导,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黄埔区属国企正从传统“包租公”转型为产业生态运营者。高新区集团创新打造 “房东+股东+综合服务商”三位一体模式,从康方生物的案例可见成效:该企业2017年将研发总部设于生物岛,2018年获集团增资入股,2020年即成功在香港上市。
随着南沙区6月推出3.8万平方米零租金载体,广州两大产业强区已形成政策接力。但黄埔的15万平方米空间和精准产业定位,显示出更成熟的产业培育逻辑。
政策设计者深知:租金优惠只是“诱饵”,真正的价值在于产业生态。当生物医药企业在高新区集团的生物岛服务中心获得上市辅导,当科创团队在科学城集团的“孵化-中试-量产”全链条中跨越死亡谷,产业与区域的共生关系就此确立。
企业申请黄埔零租金园区前需明确三点:产业方向是否符合“12136”体系,发展阶段是否匹配免租周期,增值服务能否补足自身短板。符合条件的申请者,8月中旬将迎来首批入驻机会。
附广州开发区、黄浦区区属国企园区“零租金”试点名单:
#零租金 #广州
(免责声明:产品信息来源于产品方官网/网点/客户经理或者第三方公开信息平台,最终以产品方发布为准。本平台只做信息整合分享,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与我们公众号联系删除,谢谢!)
发布于:广东省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